【華中汽車網報道】繼房地產、互聯網之后,新能源汽車產業正成為一個新的風口,在吸引資本市場關注的同時也推動著汽車產業升級和新一輪發展。一方面,新造車企業的出現給傳統車企帶來了壓力和前進的動力,諸如一汽、廣汽、比亞迪、吉利等傳統車企不斷完善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努力實現公司轉型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博郡、小鵬、蔚來等新能源創新品牌也在加緊步伐,將更多新技術、新思維引入汽車產業,向這個傳統勢力林立的汽車江湖發起挑戰。
“新老”同臺 挑戰與機遇并存
競爭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各新興企業加緊腳步,在諸如寶馬、大眾等傳統車企有更多的新能源產品落地之前,抓住“變道先行”的機遇。作為國內互聯網造車企業代表之一的蔚來汽車,在上月底將首批10輛ES8交付給了員工。而以博郡為代表的技術派新能源造車企業也是步步為營,堅持正向研發,開發三大全新整車生產平臺,計劃于2019年底推出首款量產車型——中級SUV。相比傳統車企,新興車企沒有原有生產、資產和營銷網絡的束縛,可謂“船小好調頭”,能夠更快速地對市場需求做出反應,開發有針對性的創新產品。同時,一些如博郡這樣擁有平臺開發能力的新車企,可以打造“真正”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布局、空間利用都更加合理。但我們也看到,一些主要以互聯網為背景的造車新勢力,在新產品的開發、測試、生產等環節仍有很多困境需要突破。
博郡董事長、CEO黃希鳴博士
相比之下,傳統車企雄厚的資金實力,為其在新老造車同臺競爭中保駕護航。造車行業從來都是一個產業鏈長且技術、資金密集度很高的行業,而傳統車企憑借數十年的發展與累積,歷練了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研發實力,在零部件體系打造、工業生產與生產制造等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不可否認的是,面對新興造車力量的挑戰,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等方面確實顯露出創新力不足的問題。 而“雙積分”政策實施后,即使新能源汽車短期內無法給企業帶來較大的利潤,但為了有生產更多車輛的權限,一些車企也要被迫騰出一只腳踩在新能源汽車的地盤上。如此可見,由于目前階段對于車企來講,燃油車比新能源汽車更“有利可圖”,一些傳統車企仍會將較大的資源、技術和精力放在燃油車上,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投放比重遠不如新興車企。傳統車企新能源轉型之路可謂是任重而道遠。
“新老”融合 才能成為“剩者”中的“勝者”
事實上,比起“顛覆”,現如今汽車行業更推崇的是“融合發展,換道先行”。不久前,國家發改委《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也指出,支持國有汽車企業與民營汽車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強強聯手,組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汽車企業集團。博郡汽車通過與一汽吉林達成戰略合作,在開發、生產、銷售等領域緊密配合,互利共贏。一方面,博郡充分利用一汽產能和現有渠道以及其成熟的制造、營銷和服務能力,加速技術落地,盡快交付出國際頂級品質的新能源產品。另一方面,博郡的互聯網輕資產思維和其在智能互聯和智慧出行方面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將助力一汽新能源轉型戰略的實現。
博郡與一汽吉林達成戰略合作
面對互聯時代的變化,新老車企還需要在技術和思維層面追求更深度的合作,將傳統造車的嚴謹態度和互聯網智能創新思維相結合,做到“以車為本,智慧賦能”。為此,博郡不但具備傳統主機廠特點,專注于技術研發,整合了國內外優秀技術、資源及人才,還充分利用當下最為先進的智能互聯技術,包括云系統、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以及AI控制系統等,為消費者打造“智能座艙”,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情感化、智能化的出行體驗。
不難看出,在未來“新老”同臺的局面下,不僅需要企業之間融合發展,合作共贏,也需要更多像博郡這樣兼具互聯網企業前沿創新思維和傳統企業嚴謹務實造車態度的企業,不忘初心,持續創新,讓新能源汽車市場能夠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