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汽車網報道】今年的冬天,似乎來的比往年更早。面對經濟形勢的不明朗,人們已經真切的感到了陣陣寒意。作為關系到國民經濟命脈的汽車業,在本輪經濟下行與調整周期中的變化尤為明顯。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10月國內乘用車共銷售204.68萬輛,同比下降12.99%;1-10月乘用車共銷售1930.40萬輛,同比下降1.02%,這是今年累計銷量的首次負增長。傳統意義的“金九銀十”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萎靡和乏力。官方預測,按照目前態勢,到今年年底中國車市料將出現歷史首次負增長,幾乎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而就在這個“寒冬”當下,11月8日-第十九個記者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汽車新銳全媒體聯盟主要成員單位的媒體人懷著別樣心情,赴江淮汽車深入采訪,以實際行動度過自己的節日。而我,對于江淮汽車,算不上“新銳”,頂多能稱之為“新”媒體,跟著聯盟一起,懷揣著好奇與疑問,走進了江淮汽車!
走進工廠 智造能力升級
新港基地工廠按照汽車城的概念規劃建設,將核心零部件配套、整車生產和港口物流發運功能相融,實現零部件園、整車園和物流園“三園合一”。其中整車園分三期建設,一期輕卡、二期商務車及 SUV、三期乘用車,首次規劃建設環繞廠區一周5.1公里的高環跑道,進一步強化新產品試驗驗證能力。
輕卡生產區根據汽車制造的四大工藝共分為沖壓、焊裝、涂裝以及總裝四大工藝車間,以及車架、前橋、底盤三個零部件廠房,設計雙班年產20萬輛高端輕卡及純電動輕卡,單班3萬輛專用底盤及相關配套車架、前橋等核心零部件。據介紹,“沖壓車間引進共計11臺世界一流ABB(德國)機器人,實現在線清洗、涂油、光學對中、自動化輸送和自動化制造,全面保障沖壓件品質。整線切換時間僅需5分鐘,人員需求量降低50%。”
記者看到,輕卡超級工廠焊裝車間擁有7條駕駛室拼焊線,其中 3條為全自動化焊裝線,共配置 101臺機器人,具備高焊接自動化率、高精度控制手段、柔性化制造等工藝特征。總裝車間主要承擔著高端輕卡新駿鈴的裝配和調試工作,將自動化、柔性化、信息技術完美融合。
智能化的全自動輕卡生產線
參觀完工廠,媒體們紛紛表示對江淮汽車的制造能力有了全新的認識,沒想到輕卡工廠也能如此先進智能,而我對接下來的媒體溝通會,更為好奇了!
江淮汽車前瞻布局
事實上,就在記者節前一天的晚上,聯盟的媒體們簡單進行了一個“茶話會”,閑話當今車市的局勢,也談論起江淮汽車過去的風風雨雨,更多的是江淮汽車未來的擔憂。而上午的媒體溝通會上,媒體們還沒來得及發問,江淮汽車領導——江淮汽車黨委副書記王東生開門見山,車市已進入“寒冬”、且就江淮汽車現狀和江淮新能源汽車營銷公司總經理汪光玉、江淮汽車總經濟師張鵬等領導一同為汽車新銳全媒體聯盟的記者介紹了企業在新能源汽車、出口業務、商用汽車等方面發展情況以及江淮汽車如何面對未來的布局及規劃
就“汽車寒冬”下如何應對的問題,江淮汽車黨委副書記王東生在講話中提到,當前,中國汽車產業面臨寒冬的到來,這個過程對汽車行業來說,不是洗牌,而是清洗的過程,對像江淮汽車這類具有核心技術競爭力的企業來說,有陣痛,但更是機遇。
2018年以來,我國車市整體增速放緩,自主品牌銷量出現大幅下滑,江淮汽車積極適應行業發展新態勢、主動調整,在新能源汽車、出口、商用車等領域均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業績。江淮汽車大刀闊斧地對全盤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優化江淮汽車產品結構——即做強做大商用車、做精做優乘用車、大力發展新能源車 一切調整是圍繞戰略目標,且調整不止是涉及乘用車,也包括商用車、新能源汽車.
記者獲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汽車產銷增速分別為0.9%和1.5%,其中,乘用車同比增長僅為0.13%和0.64%,更讓人擔心的是,自主品牌銷量和市場份額的雙雙下滑。9月,自主品牌產品銷量僅為80.6萬輛,同比下降16.5%。在車市整體增速放緩、自主品牌產品銷量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江淮汽車7~9月累計銷量卻實現了1.13%的增長,達到109289輛。探尋江淮汽車逆勢上揚的成績,不難發現,正是因為江淮汽車積極適應新常態,通過主動調整,轉型初見成效。尤其是穩住商用車傳統優勢的基礎上,江淮新能源汽車和海外市場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乘用車方面,調焦產品聚焦SUV、MPV全力以赴。
江淮汽車黨委副書記王東生
此外,王東生在解讀江淮大眾合資項目的特點時,指出從過去“用技術換市場”簡單粗暴的模式到如今對等的技術相換,已經進入新時代的全新合資模式——雙方共同擁有公司的品牌,面向全球市場共同開發技術,共同打造制造平臺。 中國汽車已不是過去的階段。在國際上,擁有自己的話語權!
江淮大眾首款車型—純電動SOL(思皓)E20X
新能源汽車增量
據江淮新能源汽車營銷公司總經理汪光玉介紹,江淮新能源掌握純電動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率先突破電池包熱失控等技術難題,擁有五大黑科技:新一代高比能電池包智能恒溫技術、五層次安全保障技術、坡道輔助技術、單踏板能量回收技術、“雙饋”防沖擊駕駛性技術等五大領先黑科技;
此外,目前已形成A00、A0、A 、B級車產品矩陣,產品安全耐久,成熟可靠。同時深耕市場,在私人用車領域保持國內領先地位。截至目前,江淮新能源累計推廣應用純電動車超過10萬輛,累計行駛里程突破17億公里,耐久可靠性試驗里程達43萬公里。江淮汽車做強自有,牽手蔚來、聯姻大眾,開放合作加速轉型升級,進一步鞏固江淮汽車在中國新能源領域的優勢地位。
江淮新能源汽車營銷公司總經理汪光玉
據悉江淮新能源前三季度累計銷量達37800輛,同比增長115.87%。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戰略,更是江淮汽車構筑未來核心競爭優勢的戰略業務;到2025年,江淮新能源汽車總產銷量占江淮總產銷量的30%以上,形成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中國名片”獲世界五大洲點贊
近兩年,中國汽車出口持續復蘇,并逐步由“走出去”向“走進去”邁進,出口量不斷攀升的同時,也呈現出更多亮點,江淮汽車無疑是其中最亮眼的存在。截止10月,江淮汽車出口已過6.8萬輛,同比增長23.9%,實現了銷售收入約7.2億美元,同比增長10.2%。
江淮汽車堅持“五個有”經營方針,一是堅持有效益,追求穩健經營;二是堅持有技術,以技術培育優勢;三是堅持有品質,以品質塑造品牌;四是堅持有特色,以特色贏得市場;五是堅持有規模,以規模支持發展。江淮制訂了差異化的市場開發策略,首先是市場進入路線,集中優勢資源,鞏固和不斷拓展重點市場,分為兩個方向:一是歐洲方向,由中東、東歐、南歐向西歐進行迂回,一個是美洲,由南美、中美,向北美推進。二是營運模式的演進路線,從整車出口—KD組裝到合資建廠,從產品輸出—技術管理輸出到資本、人力資源和文化輸出。建立差異化的營銷優勢,依據市場屬性,將現階段目標市場分為重點、戰略、新興三類,并根據不同市場采取不同的營銷策略打造差異化的產品優勢,基于市場環境進行產品適應性組合,基于市場需求進行差異化產品組合。
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濟師張鵬
“我們將不斷優化產品結構,保持輕卡產品在國內外的領先優勢地位,加速推進國際高端市場開發,樹立中國輕卡高端品牌形象,率先踐行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品牌’的跨越。” 張鵬總稱,江淮帥鈴輕卡在世界舞臺代表中國高端輕卡與日本五十鈴輕卡同臺競技,暢銷全球五大洲130余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價格與五十鈴中輕卡保持同一水平,在多個國家占據銷量第一或前三,位列國際競爭第一梯隊。
江淮汽車近年來一直堅定不移地實施國際化戰略,積極發展國際業務。借力于“一帶一路”的倡議,中國車企“走出去”擁有諸多利好政策,江淮汽車在國外市場一路高歌。目前,南美洲、非洲、中東、東南亞、西南亞和東歐130多個國家或地區已紛紛成為江淮開展國際業務的重要戰略市場,并已成功進入歐洲的土耳其、意大利及北美的墨西哥等高端市場。江淮用這份亮麗成績單刷新了“中國制造”的含金量,樹立起代表自主汽車品牌的“中國名片”。未來,到2020年底,國際業務占集團整體銷量的比重20%,出口進入全國前三甲。
一直以來,江淮汽車堅守自主創新,注重產品研發投入,在汽車工業多項領域內超前部署,擁有一批核心技術發明專利。從單一的以輕卡汽車制造為主的地方車企發展成為以“商乘并舉、傳統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共進”的具有較強競爭力與影響力的全國性汽車集團。
雖然車市已面臨寒冬,但筆者認為,江淮汽車的春天不遠,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步伐,在新能源車、商用車等領域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和突破口,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全面布局,在與蔚來及大眾的牽手,堅持自主技術的創新都必將為江淮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動力。在經過一系列的組織調整和產品調整之后, 憑借精深的造車底蘊、精嚴質量和前瞻技術構成豐厚內涵。江淮汽車很有可能進入一個新的快速上漲期。江淮汽車沉著應對“車市清洗期”、精密部署、已布下棋局!
汽車新銳全媒體聯盟成員單位:
當代汽車報、湖北日報、中國汽車報 、中國工業報 、長沙晚報、汽車公社 、南方都市報、楚天都市報、荊楚網 、新座駕、汽車E時代網、車鳴社、華中汽車網、車行生活、時代汽車網、漢網汽車、汽車立體聲、品車坊、汽研社、菜鳥買車、芒果E車、甘肅電視臺《人車在線》、浙江電視臺《車行天下》、重慶電視臺 、安徽廣播電視臺 《車風尚》、北京電視臺《我愛我車》、中國交通頻道《超級車評》、福建電視臺《車前線》、武漢交通廣播FM89.6《玩車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