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汽車網報道】11月26日,以“市場驅動,創領未來”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新能源汽車質量論壇暨2019年新能源汽車用戶滿意度測評結果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國質量協會發布了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指數(CACSI)測評結果。結果顯示,2019年CACSI為78分(滿分100分),同比提高3分,比燃油車低2分。其中,純電動汽車用戶滿意度77分,同比提高1分;插電式混動汽車79分,同比提高5分。市場競爭和質量持續提高促使我國新能源汽車用戶滿意度指數有了不小的提升,而高續駛里程及中高端產品更受用戶青睞。
插電式混動車型表現良好
從各細分市場來看,華晨寶馬5系PHEV、上汽大眾途觀L PHEV、比亞迪宋DM、長城歐拉R1、北汽新能源EU5、蔚來ES8分別獲得插電式混動轎車、插電式混動SUV、純電動A00級轎車、純電動A級轎車、純電動SUV細分市場第一。
與去年相比,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插電式混動車型。對此,中國質量協會解釋道,前幾年插電式混動汽車市場以比亞迪、榮威為主,去年下半年以華晨寶馬和上汽大眾為主,開始向高端化發展,提供了基于燃油車的比較成熟的車型,滿足了用戶需求,因而滿意度大幅提升。
故障率方面,2019年純電動車百輛新車故障發生次數120次,同比提高9次,內飾、行駛轉向制動、車身外觀等傳統系統(部件)故障率高,而有關“三電”的故障率明顯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方面質量的整體提升。用戶提及的主要問題是內飾異味重、續駛里程不正常衰減、風噪聲大等,其中,用戶對純電動車電池性能評價最低,主要是續駛和電池慢充的性能得分低。至于插電式混動汽車,2019年百輛新車故障次數78次,同比下降17次,主要問題是內飾異味重、剎車異響。
在售后服務滿意度方面,北汽新能源和比亞迪并列第一。不過,從行業整體來看還不太理想,主要問題有:服務主動性差,回訪環節服務體驗差;服務效率低下;維修技術不過關,故障不能一次性解決。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經過多年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用戶接受度在不斷提高。2019年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較為看重的五大因素是:使用成本低、續駛里程、電池技術和電力驅動、質量可靠性高、性能設計好。95%的新能源汽車私人用戶表示,再次購車還會選擇新能源汽車。
從外延式擴張轉向內涵式改造
對于新能源汽車,中國質量協會顧問、全國用戶委員會主任弋輝坦言,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貿易摩擦、補貼逐步退坡等內外環境變化,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出現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市場需求開始放緩,產能過剩問題凸顯,個別企業市場競爭力差,部分關鍵配件仍依賴進口,頻發的自燃事故也引發社會對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的擔憂。
最近幾個月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一反之前的高增長態勢,持續大幅下滑。對此,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情報所主任、總工程師黃永和指出,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下滑態勢,主要是由于補貼退坡、消費預期下降以及燃油車降價促銷等多重因素疊加導致。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也表示:“除去價格因素,新能源汽車在質量、性能、售后等方面和傳統燃油車相比還有一段路要走,還有實實在在的差距。”那么,企業應該怎么做?徐和誼給出了三條建議。一是強化核心技術,包括電池、電機、電控、部件的系統集成、整車的試驗驗證等;二是推動智能網聯發展,例如防抱死系統、胎壓監測系統等輔助駕駛技術,以及智能化生產系統等;三是關注客戶需求,結合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把握共享出行、換電模式等全新業態,注重使用體驗。
面對市場下行,中國質量協會副會長、秘書長段永剛指出,中國汽車行業應該從注重銷量規模增長的外延式擴張,轉向注重質量效益提升的內涵式改造,而新能源汽車企業應該緊跟市場的步伐和脈絡,加強研發和技術,堅持走創新發展的道路,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