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汽車網報道】“近年來,盡管受到疫情、缺芯等一系列風險挑戰,但我國的智能和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仍然強勁,預計2023年將形成新的高潮”。這是7月31日召開的2022中國(恩施)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峰會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做出的新判斷。
這次峰會是由汽車新銳全媒體聯盟舉辦的。峰會的主題是:“新階段、新賽道、新機遇——中國汽車產業新格局”。
出席本次峰會的主要領導和嘉賓有: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國家信息中心汽車產業處處長李偉利;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中汽中心智能網聯首席專家、中汽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秦孔建;清華大學教授、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全世等。
據了解,經過10余年的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接連走過政策驅動的起步階段與政策市場雙驅動的過渡發展階段。伴隨2022年產業補貼完全退出,我國新能源汽車正在真正進入市場化發展的新階段。面對世紀疫情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汽車產業如何贏得“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共享化”新賽點,是當下中國汽車產業最為緊要的課題。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增長160%以上,銷量達352萬輛。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6.1萬輛和260萬輛,同比均增長1.2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1.6%。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已經形成駛入新“賽道”的鮮明特點。
汽車新銳全媒體聯盟會長樊先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恩施是一塊神奇而美麗的土地,在這里居住著土家族、苗族、侗族、漢族等29個民族,森林覆蓋率達70%,并享有“鄂西林海”、“華中藥庫”、“煙草王國”、“世界硒都”之稱號。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給這座旅游城市正帶來新的機遇和活力。她強調,目前我國雙碳戰略目標的落地推進,必將加速汽車、交通、能源行業的轉型升級。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行動要求。這一切,對中國汽車產業來說,是新挑戰,但也打開了中國汽車產業新的發展空間。
姚景源在主旨報告中,高屋建瓴、簡明扼要地分析了當前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他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持續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中國汽車產業要實現新的發展,尤其要考慮取消地方對汽車的限購政策。
他說:1、2月份中國經濟保持了較好的增長,3月份經濟增速出現了下行,4月份急速下滑,5月份出現邊際改善,6月份主要指標總體回升。如果把今年前6個月的數據畫成一張圖,這就是個“V”字。
這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方面反映出中國經濟韌性強,抗風險能力強,也就是說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另一方面也說明,黨中央、國務院推出的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是及時、科學、有力的。一、二季度經濟頂住壓力實現正增長,經濟V型反彈,印證了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政策效果顯現,我國經濟體量大、市場空間廣、發展韌性足、改革紅利多、治理能力強的優勢將進一步發揮,經濟有望保持恢復發展的態勢。
對于下半年工作,姚景源認為要著力三個發力點: 一是要保住就業,要解決好年輕人的就業問題。二是穩住物價,繼續保持物價運行在合理區間。三是要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既要實施好宏觀政策,又要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當前社會消費在下降,銀行儲蓄存款在增加,說明了市場預期偏弱,要扭轉這個局面。我們現在有1億6千萬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要激活它們的內生動力,讓預期由弱轉強。1億6千萬市場主體活力增強了,就業自然就會有較大的提升,經濟回穩的基礎就會更加牢固,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就沒問題。
姚景源建議,要盡快推動汽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刺激汽車消費或可以考慮取消地方對汽車的限購政策。
他認為,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的居民還有相當強的購買力和需求,如果放開汽車限購,取消限購、搖號等政策限制,這將對拉動消費起到很大促進作用。
他強調:至于放開后可能會出現堵車等問題,可以通過提高城市管理能力來應對。當前技術發展已經給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創造了很多空間。建設智慧城市,促進大數據和數字經濟發展等方式都可以提高城市管理能力,而簡單的限購則是一種“懶政”。
李偉利做了題為《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的報告。他認為,從月度數據看,新能源汽車從2020年7月份開始進入加速發展的新階段;從年度數據看,新能源汽車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特點,由此社會各界的心態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特別是油車產業鏈上的各主體。事實表明,新能源汽車明顯加速,還將保持一段時期的快速發展。其依據是:激勵政策的主體成分還將延續(后續非財稅政策重要了,規模化帶來的成本下降基本可以彌補稅費);雙碳戰略形成新的推力;智能化形成新增拉力;規模化使上下游產業鏈與整車形成互動;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接受度在快速提高。
崔東樹在《2022年上半年汽車市場分析與下半年展望》演講中,以一系列詳實的數據,邏輯嚴密、清晰地分析了我國上半年的汽車市場現狀,以及下半年汽車發展的總趨勢。他說,數據表明,2022年中國汽車仍占世界的32%;同時指出,中國汽車出口爆發式增長,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旺盛,尤其A0級和A00級表現超強,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表現尤其搶眼,如比亞迪、吉利、長城、上汽乘用車等國產新能源品牌銷量在全國各地都名列前茅。他預測,2023年中國汽車產業隨著芯片等制約因素的緩解,產業扶持政策效應的進一步顯現,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時期。
秦孔建在題為《自動駕駛測評中國方案研究》演講中,主要就國內外自動駕駛測評發展現狀、面向用戶需求的測評體系思考、中汽中心自動駕駛測評專項體系進行深入而又淺出的說明。他認為,世界各國都在加速推動智能汽車發展,力求在新一輪汽車產業變革中取得先發優勢,行業“智能化”、“智能網聯”命名的測評項目百花齊放,視角各異。他特別強調,用戶思維導向的自動駕駛測評必須具備四個核心要義:一是契合消費者的選車需求;二是符合中國消費者用車實際;三是客觀專業值得用戶信賴;四是貼合行業現狀又適度超前。
陳全世在題為《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兩個熱點問題》演講中,這位老汽車專家通過深入的市場調查研究后,精準地認為在當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必須正視、并切實解決兩大難題:一是芯片,二是鋰(動力電池)。他指出,在全球進入百年大變局的現實背景下,汽車芯片競爭不僅反映了傳統汽車產業在新技術驅動下的全球格局新變化,也凸顯了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和影響,汽車芯片在地緣政治格局變化、疫情及災害外部沖擊、汽車行業運營模式調整、汽車芯片行業自身獨特性等多重因素疊加下表現出嚴峻的短缺問題。對于鋰電池,由于規模化生產碳酸鋰的企業必須擁有鋰資源儲量較為豐富的鹽湖資源開采權,這使得該行業具備較高的資源壁壘;另一方面,由于全球鹽湖絕大多數資源都是高鎂低鋰型,而從高鎂低鋰老鹵中提純分離碳酸鋰的工藝技術難度很大,這使得碳酸鋰行業又具備了技術壁壘。因此,造就了碳酸鋰行業的全球寡頭壟斷格局。
他強調中國智能與新能源汽車要取得較大的發展,就必須在這兩大核心技術和難點問題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江汽集團思皓新能源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汪光玉代表汽車企業,做了題為《洞察用戶需求擁抱時代變化》演講。他主要介紹了江淮汽車生產智能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實踐和新能源用戶需求的特征。他以新能源汽車品牌思皓為例,交流了江淮汽車近幾年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實踐成果與體會。
入會者認為,本次峰會開得非常緊湊,內容極為豐富,是一次汽車思想的盛宴,更是向智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吹響了新的號角。中國汽車人有信心迎接發展高潮,進入全新“賽道”,以優異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參加本次峰會的企業有東風汽車、江汽集團、吉利汽車、廣汽本田、一汽豐田、上汽大眾、廣汽豐田、長城汽車、廣汽三菱、嵐圖汽車、廣汽傳祺、一汽-大眾、東風啟辰、廣汽埃安、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本田、東風風神、捷途汽車、極狐汽車等,以及汽車新銳全媒體聯盟成員單位及國內汽車主流媒體,共計1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