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汽車網報道】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長江與漢江交匯之地,故簡稱漢,別號江城。作為中國經濟地理的中心,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被國務院確定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
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離漢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有序流動。截止5月底,解封近兩月以來,這個“后抗疫時期”,武漢經濟恢復得怎樣?出行+消費的熱度表現得如何?表現出哪些趨勢和亮點?
近日,記者獲悉曹操出行大數據研究院推出《武漢專車出行與抵達的消費趨勢分析報告(2020 年5月)》(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主要以4月30日武漢市網約車恢復運營起至5月底,當地曹操出行專車軌跡大數據進行定量分析,分析指標主要是總體單量變化,產業園區、美食街、商業體、旅游景點的專車抵達熱度等。
以下是《報告》全文:
一、穩扎穩打,出行+消費恢復得小心翼翼
圖1:4月30日—5月底武漢專車出行總體單量變化趨勢圖
上圖可以得出,武漢5月第3周環比第2周增長7.32%,第4周環比第3周增長17.41%,第5周環比第4周增長35.01%,從環比增長率來看,未來恢復勢頭將會進一步向好。
當然,武漢的出行+消費的環比恢復情況,比之國內其它城市顯得緩慢了一些,但在這背后,復產復工的武漢“在低風險地區原則上全面放開、中風險地區有序放開、高風險地區有條件放開”的前提下,小心翼翼地下了三步棋:摸疫后實底、復醫衛功能、活九衢交通。
(一)摸疫后實底:大排查是給全社會吃定心丸。5月14日,武漢防疫指揮部下發《關于開展全市新冠病毒核酸篩查的緊急通知》,全市開始新冠病毒核酸篩查“十天大會戰”,一場涉及上千萬人口的新冠病毒核酸篩查,在武漢正式拉開。全市摸底檢測,既能堵上可能存在的窟窿,防止疫情死灰復燃,又有利于保證復產復工順利進行,保護來之不易的抗疫戰果。
(二)復醫衛功能:大消殺與恢復正常醫衛拉起生命防守線。病人的求醫、住院環境和醫務人員的工作環境是否安全,決定著這道生命防守線的夯實與否。所以,武漢所有醫院在恢復診療前都經過了全面消殺。截至5月16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已有952人通過網絡預約和現場掛號方式順利就診。對此,《武漢晚報》評論說:這標志著武漢市醫療全面恢復正常秩序。
(三)活九衢交通:交通活則城市活。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武漢全市轉入低風險區,4月22日起,武漢城市公交、軌道交通恢復全線網運行。4月30日武漢網約出租車恢復運營,省際長途客運班線恢復運營。截至5月8日,湖北省綜合交通客貨運輸企業復工率100%,公交車運營線路恢復率95.7%,巡游出租車恢復率99.2%,網約車恢復比例98.1%,郵政快遞行業復工率99.9%,武漢地鐵和有軌電車全部恢復,地鐵日客流量達70萬人次。
大排查、大消殺、大出行,武漢正小心翼翼地給全市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復學復課營造著處處消殺、人人健康、路路通暢的大氛圍,也務實地給外界傳遞出更加安全、更無阻礙、更加包容的信心,由此可以得出,武漢已成為一座安全的城市。
二、產業園區中,金融聚集區與科技光谷恢復表現亮眼
圖2:武漢產業園區專車抵達熱力圖
從圖2來看,以金融聚集區為代表的建設大道金融片區和以高新科技產業為代表的光谷片區的目的地單量需求較旺,恢復勢頭最為顯著,這也進一步體現了曹操出行乘客群的都市新中產屬性。
產業園區的活力再現,一方面得益于武漢“采取差異化策略,分區分級、分類分時、有條件的復工復產地工作安排”,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武漢放送利好政策,如促進經濟社會加快發展“30條意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力以赴做好穩就業工作的“25條具體措施”、優化營商環境“30條”等。以“房土”兩稅為例,來自武漢市稅務局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初,有1299戶武漢企業享受房產稅減免1.63億元,1489戶企業享受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7072萬元。
三、消費券與直播帶貨雙輪驅動,消費市場信心逐漸恢復
圖3:武漢美食街專車抵達熱力圖
由圖3所示,武漢市內港澳臺風情街、萬松園、吉慶街、江漢路步行街等美食街成為熱門打卡地。這些美食街的目的地出行需求比較高,由此可以推斷,用戶外出消費的情況逐漸增多。
圖4:武漢專車抵達熱度較高的商業體占比數據圖
商業體方面,武商世貿廣場、武商廣場、凱德購物中心分別在頭部名單份額中占比達到17.76%、17.64%和15.64%,引領專車抵達熱度排行之風騷。2019年,武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7000億元大關,排名全國第六。而2020年,武漢市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94.7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5.7%。其中,批發零售、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分別下降37.8%、44.9%、39.8%和56.5%。
所以,激活消費、拉動消費、促成消費成了疫后武漢經濟恢復的重中之重。為此,武漢驅動了兩只時髦的輪子。
第一個輪子是消費券刺激。為提振消費信心、促進消費潛力釋放,4月19日起至7月31日,武漢陸續向全體在漢人員投放了5億元的“武漢消費券”。截止目前,共計發放消費券三輪,“五一”期間消費券拉動消費杠桿率達到6.2倍,這顯然加速了需求端恢復速度。《楚天都市報》5月29日的報道也印證了這一點:發放消費券后,武漢當地生活服務業消費整體增長155%。
第二個輪子是視頻直播。5月10日,武漢邀請百余明星為武漢產品打call帶貨,武漢14位區長化身“網紅主播”為自家特產代言。5月26日,武漢市政府相關領導客串網絡主播,走進騰訊直播間和大家共敘武漢品牌好故事,助力武漢和湖北地區的優品在全國的推廣和銷售。
這些時髦的方式,激活與拉動的商超、餐飲、夜市等生活消費,正在曹操出行為代表的城市交通工具的車輪下,趟出勁健的步伐。
四、步步為營,一條“排雷式”前進的旅游恢復線
圖5:武漢專車抵達熱度較高的旅游景區
由上圖可見,位居仁濟醫院、天主教教區附近的曇華林穩居專車目的地第一名。首義廣場、武漢大學、常青花園、黃鶴樓風景區等也引來眾多游客駐足休閑。媒體數據顯示,截至5月18日,通過采取預約、限流、錯峰等方式,湖北開放式景區已基本恢復開放,全省421家A級景區301家恢復開放。把目光聚焦到武漢,5月18日,武漢東湖海洋樂園恢復對外營業;5月19日,武漢歡樂谷正式恢復開園;6月1日,武漢黃鶴樓景區恢復常態性開放——這是繼4月29日黃鶴樓重啟恢復有限開放之后,又向前邁出的標志意義的一步。
一天一天的嘗試,一景一景地放開,湖北尤其是武漢的景區恢復可謂排雷式前進,步步為營,穩扎穩打。
五、穩中求進,穩中求勝,把疫情耽誤的時間奪回來
相比疫區之外同為新一線城市的杭州、成都等刺激疫后經濟恢復的辦法與措施(如杭州基于碼上科技、零接觸支付、消費券等支撐的消費迅速回升;成都允許占道經營新增十萬就業崗位),武漢在消費刺激、景區恢復開放、分批次復產復工上的做法,就顯得更柔和、更熨帖、更小心。這也恰合中醫理論中的“大病初愈,先以湯食”。城市治理,也是同理。大疫之后的武漢,經濟活動要恢復與發展,既要進補,卻又不宜過分刺激。
所以,武漢在這個“穩”字上做足了功夫。5月25日,武漢官宣,全市900多萬居民完成了采樣,發現161例無癥狀感染者,真實感染率為0.018%。隨后,武漢市衛健委發布核酸檢測“查缺補漏”通告——請從未做過核酸檢測的居民于26日17時前主動到社區登記,統一安排采樣檢測。通過這次拉網式核酸檢測,武漢開啟了全民“安全感”!
有了安全感,再談獲得感。如何把疫情耽誤的時間奪回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我們看到,5月15日,武漢舉辦“云招商”央企專場;當月底,武漢市77個重點招商引資項目云上露面;30日,攜程集團、美團點評等與武漢市領導就疫后重振“云對話”······我們有理由預見,穩中求進、穩中求勝的武漢,將穩步進入疫后恢復的“快車道”、跑出“加速度”、呈現“高質量”。
世界吻我以痛,我卻報之以歌。武漢正在化危為機的穩中求進中,大筆書寫著英雄之城的英雄之歌!
作者:
浙江工業大學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吳偉強教授
曹操出行大數據研究院 段旭&敬城&徐諾
出品機構:
浙江工業大學城市發展研究中心
北京可瑞德市場咨詢有限公司
曹操出行大數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