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站二站/狼人伊人影院/天天操天天色天天射/久久久18 -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播放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車市新聞 > 正文

他鄉亦故鄉

2022年09月15日 10:08  來源:華中汽車網  類型:廠商稿  編輯:陳軍

  【華中汽車網報道】距離武漢2000多公里的昌都市貢覺縣,是藏族姑娘四朗措姆魂牽夢縈的故鄉。2017年,措姆考上大學,并收到東風公益基金會的教育基金,2021年,大學畢業的措姆選擇在東風公司工作。

   在東風公司人事共享中心工作的一年里,措姆常常夢回故鄉:高聳入云的雪山,湛藍的天空,在東風和諧廣場圍成圈跳“鍋莊”(藏族民間舞蹈)的人們……
 
在東風公司人事共享中心工作的措姆(右三為措姆)
  措姆的故鄉,同樣也是東風公司援藏干部劉武林、李賓、韓永民的“故鄉”。
 
劉武林:握好援藏“接力棒”
  2022年7月初,措姆在武漢見到了劉武林,他是第二批東風援藏干部。措姆覺得,這個瘦削的漢子話雖不多,卻很有感染力,一開口,就把自己的記憶帶回了貢覺。
 
劉武林援藏期間的工作照(中間為劉武林)
“我初到貢覺,第一印象是交通不便,從昌都市過來200多公里的路,我們開了8個小時。縣城的干道叫阿嘎大街,道路兩旁的房屋參差不齊,大多是低矮的,有土木結構,也有磚混結構。車開過,路面就卷起一陣塵土,還有野狗在街邊跑。”這是18年前,劉武林初到貢覺的印象,至今依然清晰。
  劉武林告訴措姆,2004年的貢覺缺水缺電、閉塞落后。這也是早期援藏干部共同面臨的問題。
  和縣委、縣政府充分溝通后,劉武林的工作要從基礎設施建設做起,如改善當地的辦學條件和干部群眾的居住條件等。“三年時間,我們在縣城修建了東風賓館、東風幼兒園,以及兩棟職工周轉房,還在阿旺鄉修了一個派出所。”
  措姆回想起東風賓館,這座賓館就坐落在東風和諧廣場上,高中時她常常路過那里,現在看來,這棟已有十多年歷史的建筑仍然挺“超前”——紅白相間的外墻、落地窗,L型的設計讓賓館擁有幾百人的容客量。“一座賓館也算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嗎?”措姆好奇地問。
“那時候貢覺縣政府沒有像樣的招待所,前來投資的商人和考察的政府官員只能住在私人招待所里。修建東風賓館,提升了貢覺縣形象,接待了許多游客,為政府收入增長做出了貢獻。”劉武林說。
 
東風援藏干部代表重走援藏路(左三是劉武林)
  離開貢覺已經15年了,劉武林仍然會想起貢覺的雪山,想起潺潺流淌的馬曲河,想起那些艱苦而充實的日子。
“2006年,貢覺縣中心小學要擴建,需征用老百姓的土地。有些老百姓不理解。我帶著幾個同志趕過去,做思想工作。我說,我這么遠從東風來,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西藏的發展。西藏的發展基礎在哪里?在教育!”劉武林有些激動,“人民群眾理解了我們的工作,擴建項目順利完成了。”
  措姆記不清那個塵土飛揚的年代了,畢竟那時她只有四五歲。現在,她只記得平整的柏油馬路和道路兩旁不斷“生長”的樓房,貢覺這座藏東小城正遠離貧窮與閉塞,越來越現代化。
  2002年,是東風援藏的起點。20年來,東風選配7批14名援藏干部,為受援地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文教衛生、基層黨建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2007年夏,劉武林要離開貢覺了。像第一批東風援藏干部一樣,臨行前,他細心叮囑后來者:管好援藏項目,用好援藏資金,剩下的事,交給勤勞淳樸的貢覺人民。
 
  李賓:一定要為貢覺留下些什么
  在措姆的印象里,東風援藏干部李賓健談、風度翩翩。
  一個雨天,措姆和李賓相約在湯湖圖書館,聊聊故鄉的事。
  手上拿著一本《西藏旅游指南》,李賓笑瞇瞇地考措姆:“你知道‘昌都’的藏語意思嗎?Qamdo,意為兩河交匯處,是昂曲和扎曲交匯的地方。”
  2008年,李賓來到貢覺的時候,《北京歡迎你》正傳遍大街小巷。北京奧運會開幕的當天,貢覺飄著小雨,在當地百姓的見證下,東風和諧廣場正式落成。
  李賓回憶,廣場中間豎起了一方“東風和諧鼎”,代表著所有東風援藏干部的承諾——要將工作真正落在實處,為貢覺人民謀發展、謀幸福。
“我常常想,我們總是要離開貢覺的,那我們能留下一些什么呢?我們為貢覺所做的,應該不僅僅限于物質的給予。”李賓說。
 
李賓援藏期間的工作照
  除了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李賓、王成海等第三批東風援藏干部在人才援藏、智力援藏、醫療援藏等方面也做出了許多努力。也是從這時起,東風援藏的方向開始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為加強貢覺縣的人才培養,李賓組織了多批縣鄉黨政干部到東風公司學習。東風援藏干部著手大力提升中小學入學率,還在貢覺縣中學組建汽車維修培訓基地,開設發動機、變速箱等零部件維修課程,拓寬學生的成長路徑。
  來自東風總醫院的醫護人員也來到貢覺,投身貢覺的醫療體系建設。
  李賓告訴措姆,那時候,西藏的醫療極不發達。2009年,有一位孕婦難產,東風的醫護人員冒著風險,在缺氧、設備不完善的環境里接生,歷經十幾個小時,終于母子平安。
  從醫療人員的支援,到藏區醫護人員的培訓,再到醫療援藏制度化的確定,貢覺的醫療體系逐漸完善。后來,在數批東風援藏醫療隊和援藏干部的幫助下,貢覺縣人民醫院順利通過二乙醫院等級評審。
  2010年,李賓離開貢覺,將潔白的哈達、交到的好朋友和熱淚都留在了那片土地。
 
韓永民:為“故鄉”奮斗,6年根本不夠
“措姆,在武漢還習慣嗎?有沒有想家?這是西藏當地的麻花,祝你藏歷新年快樂!”
  2022年初,收到東風援藏干部韓永民的短信和禮物,措姆內心涌現被人記掛的溫暖:“我很好,謝謝韓叔叔!”
  韓永民在貢覺干了六年,措姆和他有很多共同話題。措姆說,自己已經逐漸適應了武漢的生活,只是偶爾會想家。
“您呢?在貢覺那么久,會想家,想您的故鄉嗎?”措姆問韓永民。
  韓永民笑了:“怎么可能不想家?但在貢覺待久了,貢覺也成了我的家。”
  韓永民陷入回憶。2013年8月,他跟著貢覺縣教育局走訪群眾,得知莫洛鎮有個孩子考上了大學,卻面臨失學的風險。原來這孩子父母雙亡,跟著姑姑生活,考上大學后,各種費用支出增加,姑姑家也無力負擔。
  韓永民感到痛心,他不知道貢覺還有多少個這樣的孩子,“我們當時努力幫他,但只是杯水車薪。于是,成立基金的想法在我腦海中出現了:我們要成立一個助學基金,真正改善貧困學生的處境,讓他們有學上。”
 
  韓永民參加2015年“東風潤苗”教育基金發放儀式(第二排右四為韓永民)
2014年,東風公司聯合貢覺縣財政局設立“東風潤苗基金”,每年出資40萬元,幫助考入內地高中和大學的貧困學子實現讀書夢。隨著項目的順利實施,“東風潤苗基金”的援助范圍還拓展到了昌都市江達縣。
  7年間,“東風潤苗基金”共計投入320萬元,共資助貢覺縣、江達縣貧困學生2101人。東風援藏干部還推動當地學校與東風公司職業技術學校合作辦學,選派藏區教師到東風學習,促進貢覺縣文化教育事業發展。
  韓永民自己也在資助貧困學生,“從2014年成立基金開始,我們經常會收到一些貧困學生的資料。每年我都會挑幾個比較困難的去幫助。武漢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我收到一個學生從西藏寄來的包裹,打開一看是一箱口罩。”
  措姆知道,韓永民就是這樣溫暖的人。2021年,她到東風參加工作。聽說是貢覺來的孩子,韓永民就趕過去接她,請她吃飯,帶她去看長江大橋。藏歷新年,措姆收到了韓永民的祝福和禮物。想起這些,措姆感動得流眼淚。
 
韓永民參加貢覺阿嘎大街通車儀式(左三為韓永民)
  2016年,韓永民的第一個援藏任期結束了,但他選擇留在貢覺,繼續為貢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援藏6年,韓永民見證了貢覺的巨大變化:公路更多了,環境更美了。更重要的變化是,人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變好了,教育更普及,觀念也更開放了。
  韓永民說,貢覺就是我的故鄉,為故鄉奮斗,六年時間根本不夠。
 
 
  免責聲明:本網站有部分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若因作品內容、知識產權、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及時提供相關證明等材料并與我們聯系QQ:438663157,本網站將在規定時間內給予刪除等相關處理。
 
關鍵詞:他鄉亦故鄉

我要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