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規劃,沃爾沃將在2025年實現全面電氣化,純電車銷售占比要占50%以上;至2030年,成為一家純電豪華車企。

沃爾沃堅定地選擇了擁抱新能源浪潮,同時仍然堅守“安全”這一核心品牌認知和價值,這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公司,對新時代的洞察與應對。
沃爾沃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總裁欽培吉認為,汽車市場從2018年之后,已經進入到存量競爭時代,新能源汽車只不過是在替換燃油車的市場,并不是凈增量。
而新能源汽車在經歷了初期的混沌后,會回歸最本質的商業規律。比如靠用戶思維發家的新勢力們,也向傳統車企取經,開始重視綜合體系、供應鏈了。
欽培吉指出,沃爾沃會將燃油車時代的品牌價值、技術積累帶入新的時代。更重要的是,守住安全的品牌價值的同時,對沃爾沃進行全供應鏈的打通和重塑。
守正出新。沃爾沃是當下傳統車企向新能源轉型的一個典型樣本,也是在新的時代浪潮和行業周期中,可以穿越前行的企業代表,畢竟,趨勢是最不可抗拒的。
以下為華爾街見聞與欽培吉對話實錄:
需求萎縮的挑戰
華爾街見聞:汽車行業經歷了不同尋常的上半年。疫情、供應鏈中斷對沃爾沃有什么影響?公司是如何應對的?表現如何?
欽培吉:從市場角度說,上半年沃爾沃的的銷量、豪華車的市占率基本上穩定。
面對芯片短缺、供應鏈中斷,沃爾沃在生產端偏重保障高利潤的XC90、XC60等車型,對低利潤車型生產進行了調整。這是沃爾沃上半年為了穩住市占率做出的主動調整。
疫情對汽車行業的沖擊,最直接的便是人員、團隊。很多經銷商迫于自身壓力進行了人員優化。沃爾沃則對一線的顧問和售后的技師有人員保留計劃,減少人員流失。在資金鏈方面,沃爾沃則與銀行協商做銀票的展期。
沃爾沃的這些舉措保障了經銷商的有生力量,在抵御疫情沖擊后,能夠迅速恢復正常運轉。最終也可以看到,6月解封后,沃爾沃在上海汽車銷售市占率反彈速度很快。
整體來說,到現在為止,沃爾沃的供應鏈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從二季度看,芯片短缺的情況也有所緩和。
華爾街見聞:你對下半年的市場有什么判斷?
欽培吉:對我來說,下半年挑戰更多地來自于需求萎縮,而不是供應鏈。
整個市場從2018年之后,已經進入到存量競爭時代。現在大家都看到新能源車爆發得很厲害,但其實都是在替換掉燃油車的市場,并不是凈增量。
目前整個市場競爭激烈。6月份,購置稅減半的政策開始實施,這相當于給車降價了超過4%。一開始一些車企試圖利用這個機會收回一些促銷政策,但很快就失敗了。我們統計下來看,到6月底,所有豪華車品牌在購置稅減半政策之外,還有額外的降價,這是市場競爭空前激烈的體現。
豪華車領域競爭也非常激烈,總體上我覺得銷量還是可以穩住。但中級車就非常痛苦,即便是降價也沒有銷量的恢復。雖然降價在短期內效果明顯,但不利于長遠的發展。
在這樣的激烈競爭下,沃爾沃6月銷售了16448輛,環比增長73.9%,遠高于乘用車市場42%的整體增長率。
總體來看,我認為下半年銷量會同比穩住,不會有增量,并且內部競爭愈發激烈。
華爾街見聞:目前大部分造車新勢力也開始切入豪華車市場。未來行業的競爭趨勢會如何呢?未來的汽車品牌又會如何表現?
欽培吉:電氣化最激進的一批消費者已經過去了,深圳、上海等城市電氣化滲透率已經超過40%,現在是主流消費者在進來。
這是個品牌混沌期,汽車原有的品牌價值不會完全轉移過來,消費者也不會遵循原來的品牌認知。
有的燃油車品牌,即便降價,銷量也達不到預期,其實就是品牌認知出現了漂移。很多燃油車在新能源時代,在客戶的選擇清單上排得很后,甚至就不在清單里。
這樣的情況下,沃爾沃該怎么辦?隨著很多企業加入到電氣化進程中,我個人認為,全行業電氣化的背景下,行業將走向“泛品牌”時代,不是以現在的新老勢力來區分,而是以功能類別來區分品牌。
對沃爾沃來說,挑戰在于如何將燃油車時代的品牌資產,傳遞到電動車時代。沃爾沃會穩守“安全”根基。在一些機構的調查里,前兩年,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會追求極致的科技感,但現在安全性在大家注重的事項中,已經可以排到第六、第七位了,這和燃油車時代接近。尤其是最近也有很多電動車的安全問題出現,大家重視度也在提升。
安全性并非陳詞濫調,而是品牌價值資產。
未來我們在品牌上肯定還是堅持“安全、健康、環保” 不變,堅持“以人為尊”不變,這是我們之所以是沃爾沃的根本,也是沃爾沃存在的價值。
順應時代的變革
華爾街見聞:面對電動化趨勢,沃爾沃有哪些變革動作?
欽培吉:從我自身的角度來說,最大的變革是在渠道上。
新勢力采取直售模式,燃油車則是經銷商渠道。直售走的主要是商超模式,在消費的前端就切入了品牌,直售顧問對于品牌、產品的介紹也比經銷商要好得多;經銷商聚焦的則是成交,經銷商恨不得在顧客剛進店,就介紹價格、賣出金融保險等,這是由它的原始驅動力決定的。
沃爾沃是在渠道變革上花費精力比較多的一家。
目前,沃爾沃是商超和4S店并行的策略。鼓勵經銷商在商超布局,上半年已經在全國開了10家城市中心店。沃爾沃希望向新勢力學習,至少在主流城市,也能夠切入到消費的前端。
到2022年底,沃爾沃將新增25家城市中心店和1家直營店。
沃爾沃的純電車型靠自己的直售團隊銷售,完全按照新勢力的模式打造;混動車型則是走代理制模式,過往的經銷商變成了一個代理服務商,庫存都在沃爾沃這里,全國一口價。
同時,沃爾沃也在操練經銷商的人員,要改變過去總是在后端等著消費者想法,必須走到前端去。包括品牌介紹端、產品介紹端乃至試駕端。
在我看來,商超存在一些銷售漏洞,也不符合商業邏輯。
消費者的體驗在商超模式里,到試駕這個環節就結束了。但汽車是個長期耐用品,購買周期很長,用戶做出購買決策的時間也很長。沃爾沃的用戶一般要一個月時間完成購買,很少有人直接在商場里下單。
經銷商則反了過來,消費者進店第一件事基本上是試駕,接著就是成交、交車,這都是后端的環節。現在我們在做的就是把經銷商的能力逐漸往前端擠。
可以看到,新勢力也在走經銷商和直售并行的路,他們也希望學習4S店這種快速成交的模式,比較明顯的就是小鵬。此外,特斯拉也開始有意識地撤出一些成本特別高的商超模式。對新勢力來說,他們的品牌基本上已經實現了,也要開始考慮成本。
因此,我認為在渠道變革上,新勢力和沃爾沃等車企會形成共識,經銷商和直售并行,銷售的前后端并進。
華爾街見聞:對汽車行業來說,供應鏈是最核心的環節。新能源時代,沃爾沃對供應鏈有怎樣的新思考?
欽培吉:一臺車最復雜的是供應鏈,以及供應鏈的管理。傳統主機廠在這方面有很多經驗。這些經驗有弊有利,像豐田的供應鏈管理就很厲害,缺點則是備貨太少,需要用效率來替代大量備貨。這在上游供應商出問題的時候會受到很大沖擊。
造車新勢力能夠取得成功,根本的競爭力是在新的體系化建設上。新能源汽車制造最后還是會落到供應鏈上,仍是對工業制造體系的考量。人們常說工業4.0,其實就是要在制造體系上不斷精細化;C2M模式,就要保持制造業的柔性,適應消費者需求。
像蔚小理等新勢力,他們寧可在工業端進行調整,也要在商業端不惜代價滿足客戶需求。
現在我們也在學習這些新勢力,要滿足客戶需求。我和瑞典總部也會講全供應鏈平衡,就是要打通工業、商業體系。現階段內部的打通非常重要,而不是工程師思維的人主導整個供應鏈。
作為一家傳統車企,沃爾沃也在調整思路,希望在柔性制造等方面進行調整。
華爾街見聞:這其實就是流程再造?
欽培吉:是的。現在我們也學習新勢力,比如對于電動和混動的客戶,我們對他們會有交付時間的承諾,交付晚了會有相應的賠償。
這個例子,其實就是在變相向工業端施加壓力。從消費端向我們施加壓力,再將壓力傳導到工業端,逼迫工業端轉型。
不可否認,工廠、工業端對于用戶的需求認知是緩慢的。從我的角度來說,我不能只管銷售公司,不管工業端。在新的流程體系下,沃爾沃對于消費者需求,對質量問題的快速響應都做的非常好。
華爾街見聞:今年這種市場情況下,接下來經營和利潤的指標會有調整么?
欽培吉:今年上半年材料成本上漲帶來的影響非常明顯。很多時候我們開玩笑,一個銷售公司就是死于最后1000臺壓庫。
最后,沃爾沃克服困難,二季度全球收入472億人民幣,還是做得不錯。我們的財務指標每年都會有些比較靈活的調整,2022年整體銷量和財務指標同比會略微向下調。
2025年的中長期規劃則沒有調整,我們長期規劃是為了維持整個系統的穩定,不要出現損失長期利益換短期利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