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汽車網報道】展覽面積36.7萬平方米,創歷屆新高;來自154個國家和地區超3400家企業參展,數量為歷屆之最;近41萬名專業觀眾注冊報名,各方參與熱情高漲;高標準舉行虹橋論壇并排期124場專業配套活動……11月5日,以“新時代 共享未來”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如約而至,盛況空前。
在本屆進博會汽車展區中,氫能成為汽車制造商們熱衷展示的前沿技術之一,豐田等車企紛紛展出最新氫能汽車產品和解決方案。

進博會的“老朋友”豐田汽車將氫燃料電池汽車放在C位。在豐田汽車展臺,氫能元素占了近二分之一的展臺面積,搭載豐田大功率、高效率、長壽命氫燃料電池的49T牽引車以及中國首秀的豐田皇冠 Sedan 氫燃料版引來眾多觀眾圍觀。
“豐田汽車展示的氫能在‘制造—運輸—儲存—使用’等一系列技術應用場景也是這次的一大亮點,同時我們還帶來了重量更輕、容量更大的大型商用車用儲氫罐,以及能夠實現更快加氫、更遠續航的更換式氫氣瓶集成儲存模塊。”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市場營銷公關部部長徐一鳴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豐田汽車已經連續參加六年進博會,我覺得進博會能夠賦予每一個參展商最大價值,讓大家在現場交流新技術、新理念。對于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而言,我這幾年參展最明顯的感受是大眾及地方政府對氫能的認知度和接受度都在不斷提高。

環球網記者在進博會現場對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市場營銷公關部部長徐一鳴進行了專訪。
問題:豐田新能源技術方面,目前是取得了什么成績呢?和競品類對比,優勢和創新都有哪些呢?
豐田:碳中和一定不是一條技術路線就可實現。因為每一個國家或者是不同的地區的能源結構,消費者需求,駕駛習慣,甚至地形地貌可能都存在差異。所以豐田提出以全方位電動化技術助力碳中和,全方位電動化技術是豐田最大的技術優勢。也就是說,無論是傳統的燃油車,還是智能電混雙擎技術,插電混動技術,純電動技術,還有氫能源應用技術,豐田在各條線上都有自己的技術布局和落地的產品規劃。豐田認為選擇權在消費者,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相應的產品,而豐田做到的就是要有能力提供給消費者不同的產品。
目前,中國在智能化和電動化領域發展非常迅速。豐田不會放棄全方位電動化路線,只要中國消費者有這樣的需求,豐田就會在短期內把電動化產品和中國消費者期待有差距的部分補齊。其中,氫能也定義為全方位電動化戰略的一個部分。各個技術路線有不同的應用場景,對于氫能來講,未來重點的發展方向是TO B的商業實用場景,因為無論是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等場景,還是從國家及政策的支持,成本以及產業的成熟度,仍有待進一步深化。
針對To C領域,到2035年,中國的年消費乘用車市場是4000萬,有2000萬是混動,有2000萬是純電動,因此,混動市場還是很龐大的。比如東北,消費者會考慮冬天的續航問題,選擇純電的消費者還是比較少。
“2018年至今,進博會已舉辦六屆,依托中國大市場優勢,發揮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平臺功能,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期待豐田中國明年進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前沿科技的突破。